在基层纪检监察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这17年,他情系民生纾民难,化解信访积案两百余件;这17年,他坚持原则,勇于亮剑,率队拆除违章建筑3万余平方米;这17年,他放弃数次转岗和升迁机会,一直战斗在纪检最前线。他就是营山县国土资源局纪检组长、监察室主任李万荣。
“在多数人的眼里,纪检工作是一个‘得罪人’、‘费力不讨好’的差事,你却一干就是17年,你就没有想过到更轻松的岗位?”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从事自己最热爱的工作。”
李万荣笑了笑,深情地告诉笔者。
再难的事也不是难事
2005年夏季的一天,烈日当空。
“是我们的地!”“龟儿乱说,整死他!”在营山县某偏远乡镇村与村交界的岩坡,两村村民拿着锄头扁担公开打架斗殴,场面一片混乱……
岩坡无法栽种庄稼,仅因随着城镇建设提速,荒坡地成了“香饽饽”,两个村为争权属多年打架斗殴,多次到省城、北京上访,这起10年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成了一件“天下”难事。
“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给两个村的老百姓一个交待。”李万荣接到此案后,掷地有声地说。
1953年划分的土地,如今事隔60年,许多当事人都不在了,如何查找?
从县城到镇上往来百余公里,为节约时间,李万荣干脆扎营在了镇上。每天一大早,李万荣便带上草帽,背上水壶,翻山越岭,进村入户了解情况。火辣辣的太阳炙烤大地,40度的高温让人喘不过气来。累了,他便在树阴下歇会儿,渴了,他便打开水壶,猛喝几口,并顺便喝两支预防中暑的藿香正气液。晚上,李万荣顾不得一天的疲劳,几十年的档案,他一遍遍翻阅查找,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如果土地权属弄不准,会引起更激烈的纠纷,甚至要出人命呀!”李万荣告诉笔者。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李万荣终于在100多页调查记录和千余份档案中弄清了土地权属的来龙去脉,找到了“铁证”。开完群众代表大会后,两个村的村民心服口服,争执了10多年的两个村也再无“战事”。
17年来,李万荣化解信访积案两百余件,这些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有些长达数年之久,牵扯到无数的“斤斤绊绊”,如何妥善化解,不仅是对纪检监察干部协调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工作意志力的考验。
“只要讲原则,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再难的事也不是难事。”李万荣如是说。
原则就是生命
面对利益,总有人铤而走险。
2010年,营山县国土资源局某下属单位副主任万某在同事程某的怂恿下,将10余万元公款开具成两张现金支票,借给工程承包商收取利息,并签订了借款协议。
得知这一情况后,李万荣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并将相关情况向县纪委作了汇报,得到了县纪委的坚强支持。
调查刚开始,万某和程某四处活动,并放出话来,“谁查我,我要他饭碗都耍脱!”一时间,或明或暗的阻力、压力汹汹而至。曾经的老领导打电话叫他“高抬贵手”,有亲戚朋友劝说“都是内部人士,给自己留条后路”,还有的朋友多次约他“喝茶”“打牌”。
面对这些压力,李万荣既没有退缩,也没有拿原则交易。“我一是名纪检干部,原则就是生命。丧失原则,就丧失了我的工作底线。”,这是他对领导、朋友和亲戚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铁面无私换来的是法纪尊严,案件得到迅速查实,万某和程某被追究刑事责任。有些朋友至今都说他“不食人间烟火”,埋怨他“不近人情,不会办事”,他却付之一笑。因为他深深地明白,执纪为民是每一位纪检干部肩负的神圣职责。
李万荣就是这样一位敢于亮剑的“老纪检”,这些年来,他查办案件数十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百余万元。
无私者无畏
“无私者无畏,维护发展大局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李万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1年,国家卫片执法发现朗池镇一工厂违法占地建房,建筑面积达600余平方米,根据政策规定,必须全部复耕。一拆除就是几百万元,这可是剜工厂老板蒋某的“心头肉”。蒋某一边动用方方面面的关系,给县上领导打招呼、说人情,一边四处扬言誓与工厂共存亡,并准备了大刀等利器抗拒执法。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同志退缩了,有的同志劝李万荣不要“惹火烧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违法建设损害了发展大局,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怎能放弃!”李万荣斩钉截铁地说。
“要把政策宣传解释到前面,把思想工作做到前面。”李万荣告诉同志们。第一次到工厂时,蒋某纠集数十名工人,拿着扁担、铁棍堵在工厂门口,剑拔驽张,情势危急。李万荣毫不畏惧,义正辞严地指出了蒋某的违法违纪行为,不明真相的工人逐渐散开了,李万荣又去耐心地给蒋某做工作。经过一周的艰苦努力,蒋某终于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自觉拆除了违章建筑。
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细心的李万荣还向县上领导汇报蒋某有办厂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在他的帮助下,蒋某的工厂在工业园区落户了,工厂的规模比以前扩大了,效益更好了。曾经扬言要用刀砍李万荣的蒋某,一提起这些事,就是“感谢”二字。
近年来,李万荣和同志们拆除违章建筑3万余平方米,遇到形形色色的威胁他自己也难以数清楚,家里接到恐吓电话已经变成了常事。每天看到李万荣匆匆忙忙离开家的背影,妻子充满了担忧。“他带头拆违章建筑,万一发生冲突,打伤打残了怎么办?土地执法不是没出过人命!”为此,妻子多次叫他换岗转岗,李万荣却是一个“犟脾气”。“这是组织安排的工作,干一行就得爱一行嘛。”他经常这样安慰妻子。
“这17年,我唯一愧疚的是家人。”说到这儿,李万荣眼睛有些潮湿了。由于工作繁重,加班成了李万荣的家常便饭,有时因办案,一连几周他都不能回家,家庭重担全撂到了妻子一个人肩上。年迈的母亲经常见不到儿子的身影,只能在心里默默念叨。为了多陪陪母亲,李万荣与母亲约定,每周末至少留半天时间陪母亲说说话,可他却因加班屡屡爽约……
“为纪检工作再干17年,我仍无怨无悔!”透过这朴实的话语,我们看到的是李万荣这名“纪检老兵”忠诚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