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察局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城南、朗池等县城核心规划区内31个社拆迁现场,组织审验认定。1-3月,核实违法建筑10000余平方米、违规迁户85人,为政府挽回损失近4000万元,彻底杜绝了“违规者得利、守纪者吃亏”的不良现象,营造了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度。
一是建立监审新模式。建立由县纪委牵头、审计参与、部门配合、协调联动的监审新模式,分别从纪委、审计、财政、建设、房管、规划、国土等单位抽调20余人组成监审工作组,集中办公。主要负责对被征地拆迁户的房屋面积认定、附属物赔偿、拆迁合同签定、补偿款兑现等工作,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并对于政策界限不明确,补偿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建立了会商会办新机制,由有关人员现场核实,会办组成员集体研究,对疑难事项共同认定,从而有效避免了暗箱操作。
二是严明监审纪律。县纪委、监察局坚持“严”字当头、纪律先行,出台了《监审工作纪律规定》,要求监审组成员不准拿原则送人情,不准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他人谋私利,不准接受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宴请贿赂;派驻一名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进驻指挥部,协调组织各乡镇、拆迁部门工作;设立廉政警示牌和监督举报电话,并发动拆迁居民推选德高望重的同志担任纪检监察员,协助做好监督工作。
三是实行监审定职、定责。绘制了监审流程图,对每个监审事项实行定岗、定人、定职责、定时限、定质量。实施动迁之前制作完成拆迁地块示意图,结合拆迁用地红线,标识出被拆迁房屋编号;对每一个拆迁房屋建立监审影像档案,影像档案的内容包括被拆迁人、被拆迁房屋、附属物、房屋编号、院落及评估人员入户调查、丈量、清点附属物全过程形成的影像资料;出具分户监审报告表,载明被拆迁人的姓名、房屋编号、合法面积、违建面积、附属物补偿情况等,作为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依据。
四是实现拆迁项目监审全程跟进。将监审贯穿到征迁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重点监督征迁工作是否履行公告、告知等法定程序,安置补偿资金的拨付、管理、使用是否规范等,有无弄虚作假、贪污挪用、截留克扣等现象。对每一宗拆迁地块、每一幢拆迁房屋,实施多角度、立体式扫描,重点监督现场清点丈量是否规范,执行政策标准是否准确,工作人员是否廉洁。同时,对群众的举报和信访事件,一查到底,跟踪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