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纪检监察机关加强执法监察工作,着力在贴近中心、贴近民心、贴近核心上下功夫,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贴近中心上下功夫
宁波市执法监察工作把保障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落实到位作为首要任务,把服务保障发展作为最关注的前沿,以实际成效保障中心工作开展。围绕市委、市政府“有效投资提升年”活动,制定项目服务保障方案,对重大项目派驻综合监督组,深入开展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保廉洁、保稳定和促服务效能提速、促项目难题破解、促工作作风转变、促发展环境优化的“五保四促”活动。去年以来,共检查项目156个,涉及投资1294.5亿元,发现并纠正问题415个,有力地保障了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围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开展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放权于市场、放权于社会、放权于基层。重点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中介机构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工作,以市政府名义专门下发意见,着力开展中介机构、中介事项、中介流程、收费标准“四清理”工作。
在贴近民心上下功夫
宁波市执法监察工作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强化专项执法监察,督促有关部门改革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建立了覆盖全市、高效便捷和集政务服务、群众举报投诉、问效问责问廉于一体的“一话三听”平台,即各职能部门回应服务的公开电话与“12345”市长热线互联互通,群众、职能部门、监督方三方同步接听,各职能部门按照群众诉求和监察机关的整改要求,及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公共服务制度和供给方式,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的诱发因素。
推进“阳光拆迁”行动,督促有关部门把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放在首位,合理确定安置标准,妥善落实就业扶持、医疗卫生等后续保障措施,积极构建多渠道、多元化的生活保障机制,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期生活有保障。
加强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产领域安全防范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新建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的责任及风险分析机制建设,提高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监管水平。5年来,宁波市未发生一起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
在贴近核心上下功夫
宁波市执法监察工作紧紧贴近规范权力运行这个核心,努力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开展惩防体系专项构建工作,深入开展保廉工作,每年向全市31家保廉成员单位下发保廉任务书,就容易发生廉政风险的事项,要求保廉成员单位针对权力运行中制约监督的薄弱环节,找准制度建设的着力点,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
加大科技促廉力度,全面推进网上行政执法暨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梳理行政处罚事项3016项,细化、量化和固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事项1万余条,全市40个市级执法部门和11个县(市、区)的行政处罚案件全部上网运行,促进了行政执法权规范行使。自去年7月该系统运行以来,市级40个执法部门上网运行的行政处罚案件累计2万余件,案件处理时间比以往每件平均提速15天。(张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