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纪委监察局获悉,自去年6月我市开展投资软环境集中整治以来,全市查处影响投资软环境的典型案件6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4人,移送司法处理8人。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全市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强化监督检查 查处69件典型案件
去年6月以来,我市深入开展清理整顿行业协会(学会)和中介机构,对全市行政部门主办的280家协会(学会)和206家事务所、咨询公司等中介结构进行了摸底排查,查处了市饲料协会2011年超标准收取会费问题。同时,深入开展砂石开采专项整治,全市取缔非法采砂点9个,暂扣非法作业船12艘,采砂机具8台,累计罚款40万元,追缴税款150万元。
以治理“庸、懒、散、软”为重点,我市组织特约监察员、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监督员开展明察暗访23次,共查处违反效能建设规定的问题27件,处理27人。组织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检查,发现并纠正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问题336个,处理责任人8名,市、县两级共受理“96960”行政效能投诉602件,办结602件,查处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中梗阻、吃拿卡要等影响投资软环境的典型案件6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4人,移送司法处理8人。
投资环境优化 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
“一年多来,按照服务最优、效能最高、成本最低的要求,我市着力解决投资软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市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市优化办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南充调查队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和城乡居民中随机抽取600人开展了民意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调查对象对我市投资软环境的总体评价得分为76.71分,比去年首次测评得分高出近5分。从近期市优化办组织市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监督员开展走访调查结果来看,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我市投资软环境有较大改善。
建常态监督机制 加强典型案件查办
为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我市将全面公开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转服务、保留情况等清理结果,开展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前置要件设置情况专项清理,取消一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审批前置要件和前置备案;抓好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相关职能部门独立办事大厅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强化行政权力公开运行的监管。
“下一步将建立常态监督机制,运用好96960投诉平台,发挥好特约监察员、效能监督员作用,定期开展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监督检查工作,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果、有果必复。”市优化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典型案件查办力度,对违反审批制度、弄权设卡、假冒伪劣、欺行霸市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以及违反规定乱审批、乱收费、乱检查、乱摊派、乱执法等行为,一查到底,查实必究,并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破坏发展环境的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郭琼辉 本报记者 张义成 实习生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