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同志最近到天津市调研指出,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风是关键,社风民风是风向标。党风决定民风,民风影响党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培育清正廉洁的社会风尚,是淳正社风民风影响党风的重要途径。这些年来,各地廉政文化建设蓬勃开展,成果丰硕,但也存在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如何转变观念、转变方式,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质量和层次,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注意聚焦内涵。廉政文化作为文化形态的一种,其内涵十分丰富,古往今来许多有关实现政治清明、弘扬社会正气、加强道德修养的思想理念、行为方式等都可以纳入廉政文化的范畴。这让许多地方和部门在实践中难以把握,不知道着力点应该放在哪里,导致工作方向不够集中,影响了廉政文化建设实效。因而,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首先而且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准廉政文化的内涵,瞄准这个“靶子”,集中“火力”进攻。在廉政文化内涵方面,各地区各部门进行了深入研究,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为正直、事公道、尚节俭、求简约、不贪墨、不苟取、自清洁、内收敛。围绕这些内涵,针对不同受众人群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工作,才能有效弘扬清廉风气。
要注意组织引导。文化建设分为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公益性文化事业由于投入鲜有产出或者不会很快有产出,需要政府的强力组织。廉政文化无疑更多地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离不开纪检监察宣教部门的组织,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支持。比如,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中心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制作播出廉政公益广告,营造良好社会风尚。但另一方面,社会是廉政文化的肥沃土壤。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同样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政策等手段,引导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资金参加到廉政文化建设上来。在这方面,一些地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比如,通过组织评选、推荐展播、荣誉奖励等方式,引导企业投资公共廉政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使企业在参与中提升了自身知名度,群众在参与中培育崇廉尚洁的情感。
要注意统筹协调。文化建设有其自身规律,需要统筹全社会的力量协调行动,才能产生综合效应。首先是力量协调。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光靠纪检监察机关一家抓远远不够,需要整合社会各方面部门和力量齐抓共管。比如,在制作播出廉政公益广告上离不开宣传、文化、广电部门的支持。其次是措施协调。文化是一个整体概念,文化建设需要其他各方面建设同步开展、结合进行,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上,要真正将廉政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部署,融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中。不能今天我们宣传勤俭节约、反对“四风”,影视节目中却连续不断地播出奢华生活的场面。再次是形式协调。一些地方搞活动、做工作,主题虽然是廉政,但形式一点也不“廉政”。如果脱离实际斥巨资搞廉政文化基地,用水晶豪华灯饰打造“廉政一条街”,总让人觉得别扭。这不是在建设廉政文化,而是在败坏廉政文化。
要注意坚持不懈。文化建设是长期积淀、潜移默化的产物,久久才能为功,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飘风不终朝、骤雨不过午”,来得快、运行猛烈的东西,消失得也愈快。文化一旦形成,就会长久发挥作用。因此,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处理好经常和长期的辩证关系,既要经常做工作,又要长期抓下去。古时候,小孩起床后要向父母请安,天天如此。可能开始时小孩不理解这是干什么,但久而久之他(她)就会感到对父母要尊重、孝顺,这就形成了孝文化。廉政文化建设也是如此,一项切实可行的措施,长期坚持下去才可能见到成效。朝三暮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战略事业,有眼光、有胆识、有坚持才能有作为。(陈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