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营山县公安局荣记集体三等功1次,38名民警荣记个人三等功,106名民警被省、市公安机关和各级党委、政府表彰,充分展现了营山公安队伍的良好形象。
抓教育,筑牢队伍忠诚警魂,扎实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建设。一是革命传统教育。利用朱德纪念馆、小平故里等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组织民警分3批次参观感悟革命前辈的牺牲奉献精神。二是解决突出问题。围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和“贯彻十大大•公安怎么办”等活动,加强调研、积极探讨,认真解决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源头性、根本性问题,制定出台了14种民警管理规章制度。三是强化价值取向。开展了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在政治品质上讲对党忠诚,在服务群众上讲爱民情怀,在履行职能上讲公正执法,在职业操守上讲廉洁从警,永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抓养成,锻造过硬纪律作风,扎实推进“公安队伍纯洁化”建设。一是从严管理。坚持“条令治警”,强化各类条令条例的学习、执行,管好权、人、事。二是强化养成。经常性地开展自查自纠和作风整顿活动,全面落实了省厅“五句话”、市局“五抓”,全面规范内务设置、警容风纪、行为举止和训练奖惩,不断强化民警日常行为养成。三是严把关口。严把录警入口,加强入警教育,端正入警动机;持续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广大民警自觉遵守廉洁从政准则,着力整改吃拿卡要、冷硬横推等顽疾;把好辞退出口,对违反党纪国法、政纪警纪的人员要严肃处理,杜绝特权,消除例外。四是文化育警。认真做好以警营文化长廊、荣誉室、图书馆以及警队特色标识等为载体的警察文化俱乐部建设,强化公安文艺精品创作,不断增强民警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抓训练,提升履行职责能力,扎实推进“警队素质职业化”建设。一是强化基础保障。该局租用了武装部的训练场所作为战训基地,培养了一支8人素质过硬的“金牌教官”队伍,在有条件的基层所队建立“小训练室”,创建了公安机关网络培训。二是加强实战训练。固化“轮训轮值、战训合一”训练模式,并组织了有针对性地技能、战术训练及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群体性和暴力恐怖案件的模拟演练8次。三是提升能力素养。先后2次集中组织学习了《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了以提升执法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训,全面推进执法资格等级考试认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比武。
抓服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扎实推进“警务工作民生化”建设。本着“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进一步强化民生警务建设。一是增进为民意识。依托“重五抓、纠陋习、强管理、树形象”为主要内容的队伍专项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民警做到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利益上维护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近年来,在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该局在全市位居前列。二是开展平安创建。持续开展了“平安社区、平安学校、平安企业”创建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了“窗口服务亮点”评比,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冷硬横推”、“庸懒浮散”等问题,积极打造高效便捷的服务通道。三是加强警民互动。建成集网上公安局、警务室、警民QQ群和民警博客为一体的营山公安警民互动服务平台,围绕群众关心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等问题,交流互动,不断强化网络民生警务工程。
抓管理,盘活内部警力资源,扎实推进“队伍结构精良化”建设。一是优化警力结构。着眼队伍梯次配备,深化警务工作机制改革,做实基层,做强实战单位,最大限度地精简机关人员,实现警力下沉。完善警务辅助力量建设,加大文职、协勤等人员招聘,置换非执法岗位民警。二是强化人才培养。建立公安机关“人力资源库”和“警务专家库”,制定健全科学的人才发展规划、评价体系,着力打造高层次、专精尖人才培养选拔平台,进一步畅通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民警的职业发展通道。三是强化监督考核。强化领导班子干部管理,建立科学发展的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各单位班子的动态管理监督力度。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科学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健全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抓宣传,增进警民良性互动,扎实推进“公安形象品牌化”建设。一是强化正面宣传。大力实施“警察形象推介计划”,提升了公安机关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力树立在全国、全省、全市叫得响的“三级典型”,先后培养宣传了邓军甫、王兵、钟雷、邓龙岗等一批省、市、县先进典型,彰显了公安的正能量。二是加强舆情引导。建立了涉警舆情联席会议制度,培养了一支8人的网上舆论引导团队。加强了以公安“微博”建设为重点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提高了公安正面声音的影响力、公信力、引领力。强化警媒合作,广泛利用各类媒介特别是网络、手机等新兴虚拟媒体,拓展公安宣传的覆盖面、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