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纪委深入推进“问政问效直通车”活动,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的“直通”上下功夫,通过强有力的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和纪委再监督,不断创新效能监察工作方式,切实提升全区机关干部工作效能。
建立三项机制,实现常态“直通”。
建立对话机制。“问政问效直通车”活动坚持每月一期。在已举办的六期节目中,区领导带头走进直通车,22家区属单位及镇(街道)负责人到现场积极与群众开展对话,现场“零距离”回应群众关心的社会民生、经济发展等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建立联动机制。区纪委、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三家部门联合牵头策划,区新闻中心负责活动的具体运作,形成“党委政府后台支撑、新闻媒体前台唱戏”的工作格局。对于活动期间群众所反映的难点问题,各部门需联动予以解决,新闻单位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持续跟进追踪报道。对于办事拖拉、久办不决的,由区纪委重点督办,确保群众提出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建立问责机制。针对群众在对话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职能部门现场承诺解决方案,现场不能明确的,要求活动结束后抓紧落实。对在直通车节目中不作为、慢作为的单位,特别是公开向群众承诺,却未如期兑现的单位,区纪委启动责任追究机制。日前,区纪委对直通车节目中反映的“蛟川中官路菜场建设”网络发言人8次答复又回到原点的问题,对2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截至目前,直通车上群众反映的45个问题,大部分得到了圆满解决。
走进基层,实现民意“直通”。
搭建基层演播室。将“演播厅”搬进村、社区,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基层群众面对面,现场接受群众提问,没有讲话稿,没有客套话,实现了与群众的“零距离”。基层演播室的搭建进一步畅通了民意沟通的渠道,增加了干部的“直考感”,促进了干部转变作风。直面民生热点问题。“镇海问政问效直通车”将关注点放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通过明察暗访、调研走访、网络、微博等形式聚焦群众身边的热点民生问题,减少中间环节。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直面群众提问,检验了领导干部对基层情况的了解程度和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扩大群众参与面。区纪委努力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每期节目录制现场邀请广大村(社区)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民代表等参加。此外,还扩大群众参与面,特别邀请2名观察员,对节目反映的民生问题和职能部门的答复进行“辛辣”点评,增强了群众的话语权和评判权。
全媒体参与,实现监督“直通”。
话题全媒体互动。在区内各大媒体设置了“镇海问政问效直通车”话题征集、活动报名等专题专栏。截至目前,通过问政问效平台等收集问题100余个,镇海电视台民生爆料热线接听量在活动启动后也呈现大幅增长,其中部分关注度高的话题或问题拍成了VCR带到了节目现场播放,提高了活动的吸引力、关注度和参与度。现场全媒体直击。“镇海问政问效直通车”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的资源优势,打造全媒体问政问效格局。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传播方式在报纸、网站、电视台、电台、微博、微信等媒体刊播发布,使节目实现了全媒体覆盖,让参与节目干部的每一题回答、每一项承诺都得到了最大面的监督。全媒体追踪报道。及时组建“直通车跟踪报道组”,对直通车活动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职能部门的承诺落实情况进行全媒体跟踪报道。活动开展以来,该报道组已在区内各媒体先后同步刊播70余篇报道。对在直通车活动中承诺而未兑现的单位,报道组及时予以曝光。在第三期直通车节目中,九龙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对于河横公路争取在4月底完成施工并开放通车的承诺未能兑现,报道组对此进行曝光,职能部门负责人公开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