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综合派驻改革以来,县纪委监委驻县卫健局纪检监察组立足职责定位,全面提升能力素质,认真履行监督职责,推动了全县卫健系统党风政风和干部职工纪律作风持续好转,确保了全县群众健康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当好“探头”“前哨”,发挥“驻”的优势。一是深学业务,夯实监督基础。在加强纪检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组内人员全面学习与卫健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参加驻在部门工作例会、业务培训会,主动参与被监督单位的重点工作、重要活动、重大项目,做到既学监督业务又学被监督对象业务。采取“我点你教”的菜单式培训,将监督工作中遇到的业务问题列成单子,向相关单位点题,由相关单位派业务人员授课答疑,全面掌握被监督单位工作运行流程。派驻改革以来,驻县卫健局纪检监察组人员参加被监督单位业务培训会12次,开展“我点你教”培训4次,参加重大工作、活动25人次。二是深度融入,做到靠近监督。深入到被监督单位各股室“串门”,与干部职工“拉家常”,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了解被监督单位干部职工纪律作风和思想动态。定期排查被监督单位廉政风险点,经常与被监督单位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下属单位负责人等高风险岗位人员进行谈话提醒,打好“预防针”,加大“三重一大”等制度机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严防腐败现象发生。建立健全卫健系统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为“关键少数”画好廉政画像,有针对性进行监督管理。截止目前,已排查出卫健系统12个方面41个廉政风险点,建立廉政档案80份。三是深入沟通,实现同向发力。加强与驻在部门党委的沟通协调,适时召开联席会议,传达县纪委监委有关工作部署,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共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派驻改革以来,已召开联席会议8次,议定事项15个。加强问题线索处置双向移送通报,明确被监督单位收到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线索第一时间移送纪检监察组,纪检监察组及时向被监督单位党委通报问题线索调查处理情况,形成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用好“尚方宝剑”,彰显“派”的权威。一是明确职责定位,增强监督底气。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派驻改革的决策精神,自觉找准角色定位摆正位置,主动接受上级纪委监委的领导,喊醒喊明与驻在部门的监督和被监督关系,切实增强派驻监督的底气、虎气、锐气。二是建立“三项制度”,确保监督成效。建立参加或列席重要会议制度,凡是被监督单位召开研究全局性工作、“三重一大”事项、党风廉政建设和行政权力运行事项等方面的会议,必须通知纪检监察组人员参加。建立报送报备制度,要求被监督单位必须及时向纪检监察组报送工作总结、巡察报告、审计报告等重要文书资料,涉及干部职工婚丧喜庆、重大变故等事项必须向纪检监察组报备。建立廉政意见征求制度,被监督单位拟提拔任用干部,必须在党委(组)会议研究前就有关人选的廉政情况书面征求纪检监察组意见。派驻改革以来,先后参加和列席被监督单位重大会议40余次,出具廉政意见20余份,30名干部职工向纪检监察组报备了个人事项。三是用好“三项举措”,彰显监督权威。用好“约谈提醒”,对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勤政廉政、工作作风等方面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或一些轻微问题,及时进行约谈提醒,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用好“述责述廉”,每年组织驻在单位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负责人进行述责述廉,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和质询,让述责述廉人员感受到压力和威慑。用好“函告督办”,发现被监督单位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漏洞,及时发放《纪检监察建议函》,督促整改落实。截止目前,已开展约谈提醒42人次,组织召开述责述廉会议2次,发放纪检监察建议函10份,督促被监督单位落实整改措施18条,建立完善制度6个。
三、高悬“问责利剑”,释放“严”的震慑。一是创新机制,狠抓日常监督。在查资料、听汇报、明查暗访等常规督查方式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纪检监察组+纪检监察组+纪委监委部室”和“纪检监察组+驻在部门党委+被监督单位纪委”联动协作机制,实现了人员力量的整合,有效解决力量不足、业务不精的问题。截至目前,与相关部室及其他纪检监察组联动开展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60余次,与卫健局机关党委和人民医院纪委联合开展监督检查13次,发现问题100余个。二是高悬利剑,从严执纪问责。结合卫健系统行业特点,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医疗服务态度差、大处方、滥检查、推诿病人、违规收费、开单提成等方面问题,加大查处力度,切实消除腐败滋生和蔓延的不良土壤。今年以来,先后立案对7人进行党纪政务处分,对违纪问题轻微的2人给予书面诫勉、对23人进行警示约谈。三是以案说纪,做好后半篇文章。通过发放案情通报、召开警示教育会、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方式,对被监督对象进行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同时,对查处的案件进行深度剖析,查找问题根源,提出整改意见,责成相关单位建章立制堵漏洞,举一反三抓整改,着力推动被监督单位逐步形成风清气正、廉洁从业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