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为转移受灾群众,都江堰市安龙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卞长虹毅然跳进湍急的洪水中;暴雨中,洪雅县60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的27支抗洪抢险突击队始终活跃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进入汛期以来,四川省连续遭受暴雨袭击,在与洪水、泥石流的搏斗中,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行动中,受灾地区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险时刻豁得出去,充分展示全省加强作风建设取得的新成效。
让抗震救灾精神代代传承,让中央八项规定真正得到落实,让“为民、务实、清廉”的旗帜永远引领全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近年来,四川省在加强作风建设工作中不断创新举措,让群众从一个个行动、一件件实事、一点点细节中,真切感受党员的作风转变、干部的服务提升,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人民群众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是最直接的参与者、最权威的评判者。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才能获得作风建设的不竭动力。”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怀臣说。
会议天数下降近五成;省级部门“三公”预算下降近一成;明察暗访、直查快办,一项项新举措直指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症痼疾,一个个新成效让群众看在眼里
大雨过后,落寞的街头立即热闹起来,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担担面、龙抄手……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香辣的味道。
这里是成都,美食之都、休闲之都。
“四川人爱好美食,在这里治理吃喝问题,比在其他地方的难度更大。”作为成都市多次参与公款吃喝明察暗访的工作人员,该市纪委、监察局干部张宏光对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感触良多。
今年初,成都市成立4个公款吃喝督察组,针对全市党员干部开展公款吃喝明察暗访。“在我们查实的案件中,大部分有明确时间、地点、人物的案件线索是群众提供的。”张宏光说。
其实,中央八项规定甫一出台,改进作风的春风就迅速吹遍巴蜀大地——
同日,四川省纪委、监察厅发出《关于认真贯彻八项规定进一步改进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作风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1条纪律要求。
今年以来,四川全省性会议次数、天数同比分别下降31.4%、42.8%;省委书记出席的全省性会议活动的新闻报道字数控制在1200字以内;今年1至5月,省级部门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同比下降9.1%。
从省“两会”代表坐公交车参会到省纪委全会不摆放鲜花绿植;从成都开通24小时畅通信访举报专线到德阳48小时查出群众微博举报的公车私用案件;从筠连精简发文数量到都江堰大力缩减不必要公务经费开支……一项项新举措直指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症痼疾,犹如一缕缕春风吹遍巴蜀大地,拂过群众的心田。
工作落实得如何,群众心里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四川省各地各部门纷纷采取发放监督卡、设立举报箱、24小时值守12388举报电话等措施,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快查严办重处。截至目前,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案件95件,处理210人。
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扎实过硬的工作成效,清正廉洁的工作风气,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赞扬。
基层干部邓琪坦言,自参加工作以来,今年的春节、“五一”假期过得最轻松:“接待压力小了,有更多时间陪家人,让身体得到休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干部讲话‘捞干的说’,办事‘拣实的做’,我们真心拥护!”成都市金牛区某社区居民钟家良说。
在房前“拉家常”,在田间“谈农事”,一页页民情日记记述了群众的苦乐冷暖;一本本民生台账展示了纪检监察干部的为民情怀
清晨,连续下了4天的暴雨终于停了。绵阳市清泉镇党委副书记、镇纪委书记陈旸在背包里放上些干粮,揣上民情日记出门了。雨后的山路泥泞不堪,不一会儿,他的裤脚就沾满了泥土。
菜田里,金塔村村民张加贵正在修整土地。“老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陈旸问。“水太多排不出去,要把蓄水塘再扩大一点。”张加贵一边挖水沟,一边说。陈旸蹲在田埂上,在民情日记里记下了张加贵的话。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600多场宣讲活动、5万多篇民情日记,700多篇调研报告,纪检监察干部与群众结对子、认“亲戚”,“亲戚”越走越亲,心越走越近。在甘孜,5万多名公职人员进村入户,与20万户农牧民结对认亲,全州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成为3000多名孤儿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在中江,县、乡(镇)、村三级干部带着困难群众台账、民生台账、社会稳定台账“三本台账”入农家、走田间,为群众解决难题2700余个。一心为民的暖流正随着滔滔江水,在巴蜀大地流淌。
向人民报告,请人民评价,一串串数字勾勒出风清气正的巴蜀新景,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正向美丽繁荣和谐四川迈进
芦山县龙门乡,雅安“4·
70岁的付良秀是住在板房里的村民。虽然经历了地震和暴雨,从她祥和的神情中,却丝毫感受不到大灾带来的恐惧与不安。“虽然我不认识这些干部,但是我相信他们。有他们在,我就放心。”付良秀肯定地说。
雅安“4·
2011年起,四川省在省、市、县三级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指数综合评价。评价每半年开展一次,由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各行各业的3.6万名群众参与评价。
按照群众满意指数在全省排名,排名结果与考核任用挂钩,既让干部脸红、出汗,更督促干部讲实情、谋实效、抓实干。该省规定,综合评价结果低于平均分值、排名靠后、群众反映问题较多较突出的市(州)、县(市、区),由省纪委、监察厅函告当地党政主要领导,提出改进建议。针对调查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预警,督促整改。
有压力就有动力。在安县,每个便民服务中心都放置着上一季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单供群众取阅、评价;在叙永县,有关部门雷霆出击查处了33名工作“不在状态”干部;在洪雅县,镇、村两级“最差口碑”干部和“最差基层站所”的“双差”评议活动,让基层干部“压力山大”。
点点滴滴促进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改进,使干群关系更加融洽。81.71%、82.75%、82.99%、83.24%——4个群众满意指数在函数图中画出一个微笑上扬的嘴角,展示了近年来四川省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也加快了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步伐。(记者 袁海涛 曹溢 李雪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