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廉政动态
  • 廉政文化
  • 麻辣时评
  • 文件资料
  • 监督举报
  • 领导机构
  • 组织机构
  • 工作程序
  • 工作报告
  • 监督曝光
  • 审查调查
  • 巡视巡察
  • 其他
  • 综合要闻
  • 工作动态
  • 纪检风采
  • 重要文件
  • 资料下载
  • 政策法规
栏目导航
综合要闻 工作动态 纪检风采
推荐新闻
  • ·营山县召开2022年上半年县域政
  • ·中办印发《领导干部配偶、子女
  • ·新征程 新思想 新篇章 | 科学
  • ·监督在身边 | 坝坝
中国共产党营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廉政动态 > 综合要闻 >
【微也足道】为什么说“君子不器”?
发表时间:2015-08-05 作者:管理员 来源:廉洁四川 点击: 分享至:

《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君子不器”。“器”的本意指器具或者器皿,指某种工具,各有其用。但一种器具往往只限于一定的功能而不能相通使用。“君子不器”即是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具有一种功能、只限于一定的用途。

《易系辞下》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他胸怀天下,修齐治平,具有道德色彩,是能担当大任之人。“君子不器”正是对君子的一个要求。即要君子不限于一技一艺,而去广泛的汲取知识,去博学洽闻。如《伍子胥变文》中形容伍子胥,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用天文和地理这两个在古人眼里颇为深奥的学科,来形容学识的广博。那么如何“不器”?关键还是在学习。正如《论语雍也》篇中说的,君子要“博学于文”,即要广泛地阅读、学习文献典籍。这是君子通材达识的必经之路。

钱穆认为,“通瞻全局,领导群伦,尤以不器之君子为贵。”器量大,所容之物才能多,不拘于一种器具,所用之途才会更广;学识多,所思所想才会深,不拘于一技一艺,发挥的作用才会更大。“君子不器”,就是希望君子博览群书并学以致用,才能广博,见识高远。唐代裴行俭说,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君子要先有所学,有所气量,再去谈文学和艺术。与此也是相通的。

 

上一篇:不种“别人田”咋就这么难?   下一篇:【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退场的“谢师宴”
关于我们 | 监督举报 | 曝光台 |
版权:中国共产党营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备 案 号: 蜀ICP备2024071988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302000013号
访 问 量: 人次

廉洁营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