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到江西,从南充到九江,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一次心灵深处的洗礼;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交流,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这也不是一次简单的碰撞,而是一次思想的深度纯净。在井冈山的日子,我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叩问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缅怀那些倒在青山丛林中的战士,感悟一种惊天动地的伟大精神。所见所感所悟,写下这些文字,以铭记以奋进。
峰峦叠翠,碧海泛波。进入井冈山,一个绿色的世界扑面而来。井冈山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植被和景观资源丰富的生态名山,山体面积大,森林植被好,植物种类达38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86%以上。群山绵延成玉屏,赣水扬波绕城郭。这方山水,我想,一定是井冈山人民骄傲的资本和情感的皈依。
天下有大美,就在杜鹃山。杜鹃山拥有举世罕见的十里杜鹃长廊,猴头杜鹃、云锦杜鹃、鹿角杜鹃、红毛杜鹃、江西杜鹃、井冈山杜鹃等约30种名贵杜鹃。每年4月中旬到5月底,杜鹃花开,杜鹃山成了一望无际的花海。红花、紫花、黄花、白花,竞相怒放,风光旖旎。
黄洋界是井冈山上不得不提的地方。“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毛主席的诗词一语道破黄洋界独特的地理特点。站在朱总司令题写的“黄洋界”纪念碑前,发生在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带我走进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在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随后朱德、陈毅和彭德怀等人先后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井冈山会师,汇成了一支再也打不垮的红色雄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巩固扩大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了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井冈山的斗争是残酷的。1929年1月,敌人围剿井冈山,烧毁了小井红军医院,将来不及转移的130多名红军重伤病员严刑拷打,威逼他们说出红军的去处。然而,所有人宁死不屈,全被杀害。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仰?然而,类似这样的英雄,井冈山上还有很多很多。
波澜壮阔的井冈山斗争史,既是一部沉甸甸的中国革命史,也是一部党和人民群众肝胆相照的发展史。正是有了党和红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才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由600多名红军烈士后代参与演出。“我们是农民,不会演戏,但导演说了,你们是红军烈士的后代,没有人能够代替你们。所以,我们就来演了,演得不好,请大家多见谅。”朴实的开场白,朴实的装扮、表情、语言,一下子就感染了现场所有观众。
实景演出反映了共产党人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讲述了纯朴善良的井冈山人民如何帮助红军、支援红军、加入红军的故事。《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十送红军》,一曲又一曲熟悉亲切的旋律,情深意长,唱得人热泪奔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真实体现。
一路走来,一路思索。井冈山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和传承井冈山精神?井冈山之行,犹如一次精神的洗礼,仿佛让我找到了答案。井冈山精神是长期革命实践形成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融于华夏儿女的血脉,并成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
硝烟退去。经过战争洗礼的井冈山如今苍翠欲滴,雄姿英发。勤劳的井冈山儿女,在这片血染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井冈山成为国家
漫步茨坪,琳琅满目的商品,洁净清爽的空气,悠闲快乐的人们,让我感悟良多。今天,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我想,这种中国精神也包括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