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凭秉性行事,无所顾忌,恣意放纵。据《中国通史》载,曹植就是如此任性之人,不守法度,饮酒无节,率性而为,一个纯粹的文士。在人们心目中,任性大都发生在儿时,很多父母总是受不了宝宝哭声的折磨,盲目顺从,听任摆布。时下,有些留守老人溺爱孙子,使其个性执拗,情绪急躁,自制力差,成了“无法无天”的“小皇帝”。任性也有后天滋生的,男人对女人过分宠爱,女人对男人过分娇纵,都会助长对方放任自流,久而久之便生出“任性”来。由此可见,任性并非某人专利,恰如笔者这种不善任性之人,有时也会拿起任性之笔,作任性之文。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又多了一个热门话题,“大家都很任性”。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所说的这句话,让现场记者为美女翻译张蕾捏了一把汗。没想到张美女从容应对,吐出了一个非常精准的英文单词“capricious”。于是,这“任性”的一幕便开始在网上疯转,美女翻译也迅速走红。
“任性”并非现代人的发明,古书上早有记载。《东观汉记·马融传》:“涿郡卢植、北海郑元,皆其徒也,善鼓瑟,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旧唐书·高祖纪》:“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於长安,七岁袭唐国公。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宋苏轼《寄净慈本长老》诗:“何时杖策相随去,任性逍遥不学禅。”明何景明《田园杂诗》之一:“疎懒古虽鄙,任性亦可率。”《红楼梦》第一一七回:“他两个还不知道宝玉自会那和尚以后,他是欲断尘缘,一则在王夫人跟前不敢任性,已与宝钗袭人等皆不大款洽了。”不过,现今“任性”似乎已超出其原本用意,成为一种新的语境态势。最近,在《人民文学》上读到一首题为《任性》的诗,感觉很奇妙:“ 蓝任性起来就是海啸,绿任性起来就是春天,红任性起来能染红海洋和季节/住在地下室里的任性顶多就是老子今天不上班,在家啃方便面,住在楼顶的任性是在你们请喝茶之前老子先把自己当剩茶从十七楼泼下去/乌龟的任性是永不止步,兔子的任性是跑一阵子歇一阵子/手任性起来能翻云覆雨,脚任性起来能赴汤蹈火,肚子任性起来能撑船……”而“喝酸奶只舔瓶盖酸奶直接扔掉,我就是这么任性”,“家里很冷拿美金烤火取暖,我就是这么任性”,“开直升机给城市下美金雨,我就是这么任性”等等,则带有一种对炫富的调侃和自嘲情绪,无非土豪装逼罢了。
“有钱就是任性”,是近来最新网络流行语,并衍生出无数“任性体”,如“成绩好就是任性”,“年轻就是任性”,“长得帅就是任性”等,甚至还出现了一首《有钱就是任性》的“神曲”:“就是这么任性/就是很有钱/就是这么任性/就是惹人爱/就是这么逍遥/年轻乐自在/就是这么爱你/不管你爱不爱……”其实,“有钱就是任性”源于一个真实事件,大致是一个中年男子明知自己受骗上当,仍向骗子汇去54万多元。用受害人的话说,就是想看看骗子到底能骗多少钱!威武霸气高大上瞬间流露,引起众屌丝无限膜拜,于是瞬间在网上掀起一股“任性”热。尤其是一组漫画的“助推”,让“有钱就是任性”更加走红。这组漫画描述了“遇到敲诈”、“喝酸奶”、“双11”等多个场景,无一例外的是,画面中都会带上“有钱就是任性”这句话。“一家公司给员工交通补贴,中国好老板,有钱就是任性”,“穿着美美的衣服,吃着烫烫的荤豆花,不要问我为什么,有钱就是任性”,“花5毛钱巨款买包辣条,有钱就是任性”,“半夜开车出去买烧烤,有钱就是任性”等等。无处不任性,人人都任性,不任性不痛快,不任性不舒服,不任性就失眠,人生得一任性足矣,就是这么任性!
“有钱就是任性”虽属戏谑之言,却能非常恰切地用来评价当今社会一些有钱人令人大跌眼镜之事。从早年间频频被电影和段子开涮的“煤老板”,到近些年在海外奢侈品店扫货的“大妈团”,“没品”富人已成中国一景。他们富而不贵,只要高兴就挥金如土,“任性”确实是对其花钱如水的生动描述。“有钱就是任性”与当前社会的“屌丝心态”产生了微妙共振。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鸿沟,映衬了一小部分“高富帅”的安逸闲适,也让广大“矮穷挫”心理失衡。“任性”二字带着几分不浓不淡的娇嗔,听上去极像一位家长对被惯坏孩子的温柔呵斥,让那些没钱的“屌丝”,俘获了一种奇特的心理快感。
与“有钱就是任性”相呼应,如今“有权不可任性”也开始流行,其风头甚至有过之无不及。今年3月,在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一句“有权不可任性”,折射出党和国家从严管党治权治吏,坚决反对腐败,还权于民、用权为民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有权不可任性”,形象、生动、精辟、深入浅出,一下子成了当前的关键词、口头禅、流行语。这句话之所以受到人们关注和青睐,是因为它说到了关键处、节骨眼,说到了人们心里,产生了共鸣和期待向往。
有权任性的例子近年来屡见不鲜,从“我爸是李刚”,到“我们是有身份的人”、“你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辽宁铁岭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因派警察进京抓记者,被封为“史上最牛县委书记”。不过,这顶“最牛”桂冠,很快就易主了。山西垣曲县委书记高峰,在国家行政学院培训期间,酗酒后追打学院一领导,其行状令人瞠目,震撼京师。有钱适当“任性”一下,可能没什么不当,但有权就“任性”,则谁也玩不起,一玩则可能祸国殃民。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美人“任性”了一下,结果成了亡国奴。纵观历代“任性”把玩手中权力的王侯将相,哪一个逃脱了国亡朝灭的命运?十八大以来,像各地落马的“老虎”、“苍蝇”,都是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自己手中的玩物,恣意妄为,任性用权,最终沦为人民和历史谴责唾弃的腐败分子。相反,秉公用权、谨慎用权的清官廉吏,则得到人民和历史的赞扬与铭记,流芳百世,名扬青史。
说起“有权就任性”,我又想起了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这位 “铁腕”人物,近日正接受纪委调查。此消息像一枚重磅炸弹,在人们心头炸开了。像仇和这个级别的官员落马,现在已很难引人关注。之所以他是个例外,原因是他在人们心中颇有争议。仇和曾强令官员招商,规定1/3干部离岗招商、1/3干部轮岗创业,副处级干部的任务是500万元/年,完不成任务者,所在部门“一把手”免职;治理“人情宴”,将婚丧酒席限制为干部不超5桌,群众不超8桌,并因此处理多名干部。吾以为,仇和既有敢作敢为的一面,也有飞扬跋扈的一面。如果说力推公立医院私有化,将学校推向市场,还算改革探索的话,那么,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让小偷上电视念检讨书,限制宴席数量等等,则是权力的狂妄了。改革者本该推动政府退出对市场的干预、减少自身权力,但他作为手握权力之人,却常受到权力的诱惑。就像《指环王》中的弗罗多,目的是摧毁魔戒,但他也要花很大力气,抗拒魔戒的诱惑。
正当人们热议“有权就任性”的话题时,安徽合肥又曝出要建设“无摊城市”的消息。一个城市到处整齐划一,连巷子里也没有一处摊点,这个城市就靓了,城市品位就高了?据报道,美国特大城市纽约也有占道经营。可见,城市文明与否与占道经营并无直接关系。吾以为,在任何时候,“生存权利”都应该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理念。一个可能使底层老百姓失去最后饭碗的“歪点子”,居然是由一个小小市容局“想”出来的“文明幻象”,这多少是一种权力的僭越,或一种权力妄想症。这种权力的“僭越”与“妄想”,比“权力任性”更可怕!
从“权力任性”到“权力狂妄”,意味着体制的不顺与监督的失控。而在文强、徐才厚等更高层犯罪案中,在多个贪腐上亿的科级干部案中,我们看到的则是这种狂妄肆无忌惮的蔓延。马克思说,对一些资本家而言,“如果有50%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如果把“资本家”换成“官员”,把“利润”换成“贪赃枉法的机会”,马克思的话依然是“经典”。
治理“有权任性”,很多人呼吁学学朱元璋。其实,近年来“脑袋”掉得不少,但仍无法阻止官员前“腐”后继。解决问题的钥匙,不是执行死刑的子弹或注射器。权力狂妄的根源,在于权力几乎不受监督。一旦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暴晒于阳光之下,其“任性”的“头颅”便不得不低下。至于“有钱就是任性”,调侃戏谑宣泄一下可以,但还是收敛点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