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江南苏州,你来自四川南充,让我牵起你暖烘烘的手,是爱让我们幸福长久。”这首打油诗是在莲还不会认字的年纪就已经信口张来的,那时奶奶总爱抱着莲,在月明星稀或满天繁星的夜晚,用蒲扇轻拍着莲的小脑袋,悠悠说着她和爷爷的往事。
莲的名字是爷爷取的。一出生便失去母亲的莲背负了父亲的责备和没有父爱的童年,同时也受到了爷爷奶奶加倍的疼爱。小小的莲在爷爷第一次抱着自己到池塘边时,终于摆脱了将近两个月“宝啊”“贝啊”的爱称,有了自己的专属名。那个慈祥的老人看到孙女因为盛开的水莲手舞足蹈,当即决定取名为莲。
在莲有了自己名字的那一年,父亲离开了家乡。在那一年,政府填补了那个供人们茶饭后闲遣的池塘,莲成了县里的独一无二。小小的童年里,莲的世界只有爷爷,奶奶,和印象中依稀可见的水莲轮廓。
小学时代,莲的生活甚是清苦,苦中有乐。失去了父亲,爷爷奶奶微薄的收入让莲早早地懂事,乐观是老天给她的恩赐。饱一顿饿一顿的日子里,莲也总能逗得两位老人合不拢嘴。“日子不好过,人也得活舒服了”,以后的长久岁月中,爷爷总在莲的回忆里这么鼓励着她。那会政府的补贴不多,老人孩子需求又大,那段日子,是莲一生中最艰难,最幸福的时光。
过了几年,父亲对以前的事大概已经释怀,也或许是在新的地方有了新的家,故乡反而会有些牵挂。中学以后,每逢假期,生疏的父亲都会从城里带来一些时髦玩意儿,莲虽然喜欢,但碍于爷爷奶奶难看的脸色,不敢表现得太过高兴,因此,父亲总是悻悻而归。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懂事后的莲对自己名字的新认识。父亲回来了,政府的帮助也变多了,县里建设越来越好,一切都在朝着不可知的无限美好的方向前进。可莲并没有同龄孩子的单纯的快乐,每况愈下的爷爷的身体在这一切都美好的时光里倒下了。莲常在想,生活真是讽刺。当她取名为莲,县里的水莲没了,血脉相连的父亲也没了;在一切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苦尽甘来时,一向硬朗一向强撑的爷爷在该享福的时候被成年累月积攒下的劳累绊倒了。
幸福和痛苦是双生儿,莲常这么想。不然,她的生活证明了什么呢,没有痛苦,会有快乐的真实吗?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还是有道理的。爷爷倒了,上了高中的莲有足够的力量来照顾爷爷,奶奶平日身体虽虚,但小病不断大病不见,成日东加长西家短地瞎乐,政府改善了大部分县里人民的条件,当然也包括他们。父亲打拼十来年在财力脑力也稍有长进,知道贴补家用。谁说明天不会更好呢?只是这一切都换不来爷爷当初的康健。可又怎么能比较那一种更好呢?纵然现在的生活有遗憾,但环境的改善,县里相熟的人都在享受着现代化和政府改革的美好果实。
红军桥已是小有名气的景点,当年被填埋的池塘没有复建,不过新的池塘有开辟了出来。爷爷的身体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现在行动、生活虽然不便,对莲来说已经好的不能再好了。
夕阳斜照,披在爷爷和蔼的肩上,奶奶坐在一旁,眼底盛着说不尽的温暖,凌光潋滟的湖面,几朵水莲即将开放。莲放学回家,看到湖边的爷爷奶奶,温暖、寂寂,清风拂来,莲想着近日在学校的听闻,才知道,这县里,早已不止自己一朵莲,廉一直都在,越来越大,与那湖面的莲一样,年年花开,并蒂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