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
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铁腕反腐,努力营造政治上的青山绿水,持续推动反腐从不敢腐、不能腐向不想腐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家风传承不可忽视,以家风带动党风和政风的转变,不断夯实反腐倡廉“不想腐”的根基,为反腐持续深入推进注入新活力。
家风不正 腐败多发
近年来,领导干部子女、家属腐败类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影响恶劣。有调查发现,80%的官员腐败案都与家庭成员有着密切关系,并且贪官大多都有不良家风。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统计,从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前门当官,后门开店”、“权钱交易,攻守同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依靠公权力大肆敛财,形成贪腐固定模式,令百姓深恶痛绝。
“一人不廉,全家不圆”。培育清廉家风,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既是对组织信任最好的回馈,也是对家庭圆满最大的保护。据人民日报报道,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人的落马,都带有“全家腐”甚至是家族式腐败的特征。徐才厚对家人管教不严,甚至纵容袒护,致使妻子颐指气使、贪欲膨胀,女儿娇生惯养、生活奢侈,两名秘书也利用他的影响给人办事、收受贿赂,最终身败名裂。
要形成清新的党风政风,就必须斩断这条灰色利益链条。
对领导干部家庭来说,良好的家风无疑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家风正则作风正、律己严,家风正则坐得稳、行得正。
为官从政先要齐家立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外出谋事做官前的“必修课”。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也十分看重。
为官从政,先要正品立身。
严以修身是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做到严以修身,除了党纪国法的刚性约束,还要靠家规家风的潜移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家风是领导干部严以修身的必修课。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北京大学与师生交流核心价值观时提到“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
良好家风向谁学如何抓
家风,就是家庭的信仰。家风传递道德理念、处世法则,即使稚儿在外,也能依家训不受外界所祸,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良好家风的熏陶,那么在生活、处世上则会有“法”可依,坚守内心。
家风连着政风,注重家风的建设,不依靠公权为亲戚谋取私利,才能保证政风清廉。
正是基于家风对廉政建设的重大意义,习近平对领导干部的家风尤其看重。习近平多次考察兰考,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表示会把父亲留下来的家教家风都传承下去,他一边听一边赞扬:“好家风,好家风。”焦裕禄在世时对家人们要求非常严格,凡事不能搞特殊,如今焦裕禄“不搞特殊”的家风仍然一直延续,焦裕禄的儿子焦跃进提到这种家风时说:“爸爸既是精神财富,也是一种压力在鞭策我,绝不能给他老人家脸上抹黑”。
与习近平提及家风相呼应,王岐山也在中纪委六次全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乡规民约中的精华,来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家风建设如何抓?良好家风向谁学?习近平在讲话中给出了方法:“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按照这一方法,中纪委一方面对为官从政者讲家风建设,加强宣传教育,把革命先辈的好家风被列为当今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把历史先贤的家风家规成为党员干部持家的典范,通过曝光家族式腐败典型案例,为党员敲响了一次次警钟,一方面推动创造良好家风的制度建设。今年起开始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明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今年初实施的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中对“亲属和身边人”就列出了八项禁止性规定,包括以权谋私、婚丧事宜等。